
目錄
鈣的基礎知識
補充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嗎?
由於國人長期鈣質攝取不足(只有建議攝取量的60%),鈣質補充的速度趕不上流失的速度,就會有可能骨質疏鬆。
⭐ 那補鈣到底能不能預防骨質疏鬆呢?過去認為可以,近年則開始出現一些反面觀點。但由於國人確實鈣質攝取不足,且目前醫界也仍多建議增加鈣質攝取,因此還是可以多補充的。
但要注意!只有補鈣是不夠的,如果沒有運動,骨頭沒有受到刺激,它不知道自己需要變強壯,因此務必要搭配適當的運動,才能使骨頭強壯健康。
哪些人適合補充鈣質?
- 50歲以上
- 停經婦女
- 孕婦補充
- 發育期兒童
這些族群因為比較容易缺鈣,因此適合多補充鈣質。
⭐ 另外,衛生署發布的鈣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mg,而國人平均的鈣攝取量為600~700mg,因此國人的鈣攝取是普遍不足的。如果你覺得自己飲食中的含鈣食物較少,也可以多補充鈣質。
富含鈣的食物有哪些?
以下是10種富含鈣質的食物 (每100公克的鈣含量)
- 小魚乾:2213mg
- 黑芝麻:1757mg
- 山粉圓:1073mg
- 小方豆干:685mg
- 麥片:468mg
- 紫菜:342mg
- 五香豆干:273mg
- 芥藍菜:196mg
- 青江菜:103mg
- 全脂鮮乳:100mg
⭐ 可以看到常被認為很適合補充鈣質的牛奶,其鈣質含量並不高,反而是小魚乾、黑芝麻、山粉圓等有較高的鈣含量,因此可以考慮多補充這類食物。
補充鈣對關節炎 / 膝蓋痛有幫助嗎?
關節炎是『軟骨』問題,而補鈣是補『硬骨』,兩者是不一樣的。
退化關節炎 / 膝蓋痛可以嘗試的是『UC 2』,主要功效是幫助減輕關節疼痛。
鈣的推薦選購原則
推薦原則1:設定合適的鈣補充目標
衛生署發布的鈣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mg,不過飲食中通常可以攝取到600~700mg,因此透過鈣片補充的量建議在每日300~400mg左右。
推薦原則2:換算實際的鈣離子含量
⭐ 所謂補充目標指的是『鈣離子含量』,不同類型的鈣,其鈣離子含量不同。以『鈣含量』乘上『鈣離子比例』才是實際上補充到體內的鈣。
市售的『鈣類型』包括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珊瑚鈣、海藻鈣等等,其『鈣離子含量』及『吸收率』的差異如下:
鈣離子含量比例 | 吸收率 | |
碳酸鈣 | 40% | 27% |
海藻鈣 | 32% | 39% |
檸檬酸鈣 | 21% | 35% |
胺基酸螯合鈣 | 15% | 80% |
乳酸鈣 | 13% | 29% |
葡萄糖酸鈣 | 9% | 27% |
舉例來說,1000mg的檸檬酸鈣(21%)有210mg的鈣離子;而1000mg的碳酸鈣(40%)則有400mg的鈣離子。
推薦原則3:注意鈣離子的吸收率
看到這裡,多數人心裡會想,那就是碳酸鈣最好囉?但也不是這樣,因為還要考慮吸收率,也就是還要用『鈣離子含量 * 吸收率』,最後才是能被身體吸收的鈣。
⭐ 雖然這部分較少人會去計算,但還是評估鈣產品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。
推薦原則4:要有幫助吸收的副成分
而在鈣產品的副成分中,目前被認為比較有效的是鎂、維他命D、維他命K,以下是他們的功效:
- 維他命D:幫助鈣質吸收
- 維他命K:促進骨骼鈣化
- 鎂:幫助鈣質吸收
⭐ 上述三種副成分在多數鈣產品中都會添加,至於其它類型的副成分功效則爭議性較大,因此是否選用則見仁見智。
4大種類鈣推薦品牌
⭐ 雖然鈣有很多種類型,但目前較多人使用的4種配方類型包括:
- 碳酸鈣
- 檸檬酸鈣
- 海藻鈣
- 複合鈣
以下為4種產品的優劣分析
1.碳酸鈣推薦品牌
碳酸鈣的優點是鈣離子含量高(40%),缺點則是吸收率較低(27%),乘起來實際的吸收量為10.8%。另外要注意的是:
- 因為碳酸鈣需要胃酸幫助分解,因此要在飯後食用
- 碳酸鈣在胃酸中容易產生二氧化碳,因此易導致脹氣、打嗝等問題
- 也有一些人可能會有便秘問題
⭐ 如果你想選購碳酸鈣,可以加我們的LINE,輸入『鈣 配方1』,我們會推薦你碳酸鈣中比較有CP值的品牌。
2.檸檬酸鈣推薦品牌
檸檬酸鈣則是與碳酸鈣相反,有較低的鈣離子含量(21%),但有較高的吸收率(35%),乘起來實際的吸收量為7.35%
檸檬酸鈣可以空腹直接服用,同時也比較適合胃酸低的人(例如老年人或某些慢性胃部疾病的人),便秘及脹氣的狀況也會比碳酸鈣來的少。
但缺點就是總吸收量較低,因此需要補充更多的鈣才能達到攝取目標。
⭐ 如果你想選購檸檬酸鈣,可以加我們的LINE,輸入『鈣 配方2』,我們會推薦你檸檬酸鈣中比較有CP值的品牌。
3.海藻鈣推薦品牌
海藻鈣則是鈣離子含量(32%)及吸收率(39%)都中等,乘起來實際吸收量為12.48%。
海藻鈣也可以直接空腹食用,對胃酸低的老年人也OK,另一個優點是它是由天然海藻乾燥處理後磨粉,因此對天然原料有偏好的人可以選擇海藻鈣。
⭐ 如果你想選購海藻鈣,可以加我們的LINE,輸入『鈣 配方3』,我們會推薦海藻鈣中比較有CP值的品牌。
4.複合鈣推薦
有些品牌會選擇使用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海藻鈣的複合原料,但通常因為劑量並不透明,因此較難去計算實際上的鈣離子含量。
因此如果想要選擇複合鈣,建議找劑量透明的,才有辦法計算自己到底補充了多少鈣。那這部分因為還沒有看到劑量透明的品牌,因此尚無法比較CP值。
總結
由於鈣屬於『吃了無感且需要長期補充』的保健食品,因此務必要了解相關知識,並依個人的偏好選擇合適的產品。再次複習4個選購原則
- 設定合適的鈣補充目標
- 換算實際的鈣離子含量
- 注意鈣離子的吸收率
- 要有幫助吸收的副成分
最後再次提醒:要搭配適量運動!要搭配適量運動!要搭配適量運動!
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怎麼選,歡迎加我們的LINE與我們討論。